浓江农场

微信公众平台

欢迎光临黑龙江浓江农场信息港网站!
24年04月20日  星期六
红烛点亮脱贫明灯
作者:段德奇信息提供日期:2020-09-02

浓江农场第八管理区困难职工帮扶工作纪实

  “春蚕到死丝方尽、蜡炬成灰泪始干”,这个发生在浓江农场第八管理区困难职工帮扶的故事,成为了这个全场党员干部学习的榜样

   “书记,把刘红国和刘建国交给我们吧,就用我家的地,跟我一起种,我们一定能把他俩带起来。”浓江农场第八管理区51岁的老党员田福山不只一次向党支部提出申请。

“老田,你这身体能行吗?要是万一你出点问题,我可咋向嫂子交代?”深知老田身体状况的党支部书记一次次婉言拒绝。

老田,一个非常结实的汉子,一个经常帮助他人的优秀党员,一个群众口中的老好人,却在2018年春天检查出身患肝癌,病魔的折磨让这个原本粗犷的汉子日渐消瘦,但他帮助困难职工脱贫致富的心却从来没有变过,始终是那么坚定。

经不住老田的一再恳求,最终,党支部决定老田对接贫困职工刘红国、刘建国,从此开始,老田与刘氏兄弟在脱贫致富的路上并肩同行。

“授人以鱼,不如授人以渔”,帮助困难职工脱贫,不光是要让他们的腰包鼓起来,更要让他们的眼光长起来,头脑活起来。老田首先做的就是给他俩“上课”,为他们讲解讲解市场行情以及农田科技技术,如何改建田地,降低成本,如何耕翻犁做科技种田,如何一田多用,种养结合,如何农电结合,网络销售。老田课讲得好,周边的群众也成了经常“蹭课”的学生,老田的地号变成了临时课堂,老田也成了教授”。

不但帮助刘氏哥俩,谁家种地有困难,老田也是嘘寒问暖,跑前跑后,老吕腿扭了,地里泡田缺人,老田直接让儿子开着自家的打浆车去支援;困难职工王冬峰家水稻苗长毛了,正吃饭的老田放下碗筷跑向地里;老刘家患癌症的媳妇刚出院,老田随手就把儿子给买的一箱奶和鸡蛋送了过去。。。因为关心困难职工比关心自己家还多,媳妇和孩子满是抱怨,但老田心里知道,只有付出更多的努力才会让大家在脱贫致富的道路上越走越快

经过不懈努力,老田和周边党员的帮扶下,刘红国和刘建国两家人通过种植蟹稻和特色水稻,亩效益增加450元,年利润达到了4万多元,成功摘掉了贫困的帽子。周边职工跟着效仿种植特色水稻,亩效益普遍增加200多元。

在老田的影响和带动下,更多的党员作用也充分发挥起来。有着22年党龄,65岁的退休老党员徐文昌有事没事的时候,都会到困难职工吕永成家坐坐,每次都会给孩子带去食品和书籍,给家里带去些生活用品,鼓励他们重拾生活的信心,跟上脱贫致富的步伐2019年发大水的时候,困难职工刘国家百余斤的稻田蟹即将被冲走,缺少人手的刘国眼睛透出了绝望,正在巡查灾情的党员杜洋洋,带头跳进了齐腰深的水渠内,帮助刘国把河蟹捞回来,把损失降到最低“群众的事就是我们的事,困难职工的困难更是我们的困难,如果能活一分钟,我们愿意奋斗60秒,绝不放弃,党员李柏昊的日记中这样写道。

随着帮扶之光一点点渗透照亮百姓的生产生活,困难群众的思想发了极大的转变,对党员干部的认可从原来的“局外人”变成了“家里人”,从原来的“伸手要”变成了“动手干”,一个个困难职工在脱贫致富的道路上越走越有劲。

困难职工帮扶工作也演变成了党员干部的“考点”。党员干部的初心使命在这里得到了诠释和检验,党员干部比拼学习、比拼敬业、比拼服务、比拼承诺,处处洋溢着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,考场上,科技服务、示范带动成为了主要考试的内容,鸭稻、蟹稻、有机稻、特色稻成为了该区群众脱贫致富的重要项目,辖区内近3万亩耕地种植特色水稻占全区一半以上,各类增产增效、脱贫致富示范项目更是在八区遍地开花,不胜枚举,经济收入连续3年持续增高。

脱贫攻坚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,他们虽没有万钧之力,却凝聚着众多党员干部扶贫助困的精神。他们洒下辛勤汗水浇灌致富之花,累累硕果分享给所需之人,目的只有一个,就是在致富的道路上不落一人。


COPYRIGHT (C) 2015 浓江农场  ALL RIGHTS RESERVED

技术支持:风腾电商  黑ICP备16000455号-1

  累计浏览量:2239004